王袆的时空跳跃2023年还能遇见清朝人吗
王袆:与宋濂齐名的史学巨匠
在义乌县城内,王袆的家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他的祖父、字威仲,致力于经籍研究,以朱子理学为主。他曾担任东阳和常山教谕,以及石峡书院山长,以善教著称,被尊称为“南校先生”。
王袆的父亲,字怀璞,是个性格高洁且对经史有深入研究的人物,他曾担任婺州路儒学训导以及常山教谕。王良玉生下三个儿子——王裕、王袆和王补,其中王袆排行第三,也就是所谓的“蔽膝”,后来改用布帛制作而得名。
黄溍对待王袆不以师自居,而是以同道相待,他们之间通信中互称先生。这让人们知道,无论是求助于黄溍还是撰写文章,都直接找到了与宋濂齐名的文人——王袆。每当他所撰写之作流传出去,都被视如珍稀,其文名益发远扬,与宋濂并肩而立。
元顺帝至正八年(1348年),在目睹国政衰败、民俗衰微之时,忧国忧民的心情油然而生。他撰写了一篇长达七八千言的大作,对朝廷选将、择相、建官治民等方面提出独到的见解。当时北上京城大都(今北京)上呈朝廷,这一事件也反映了他作为一位政治家和思想家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