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交响的词人许衡流芳百世如诗篇
许衡:金末元初的学术巨擘与教育先驱,生于1209年5月8日在新郑县城西阳缓里,祖籍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北鲁村。自幼聪明好学,在七岁时就开始学习,并曾对老师提出了深刻的问题,如何仅仅为了考科举而读书?他不满足于表面的知识,始终追求本质和深层次的理解。即便家境贫寒,也没有阻止他不断借阅和抄写书籍,以此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库。在经历了多位老师后,他最终找到了自己的指导人——姚枢。
许衡的学问涉及非常广泛,从《书经》到《易经》,再到子史、礼乐、名物、星历、兵刑等诸多领域。他坚持不懈地研究这些内容,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他认为纲常伦理国家一日不可废,如果上者不履行,那么普通人也应该承担起责任来。这一点体现在他的教学实践中,他曾赴大名府讲学,被誉为“鲁斋先生”,并且在京兆设立了许多学校,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尽管面临着战争和动荡,但许衡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他说:“纲常伦理国家一日不可废,如果在上者不履行,我们一般人也要履行。”这句话反映出他对社会秩序和个人责任感的一贯态度。在忽必烈受封秦中的时候,许衡被召至京兆提学,即使当时正值南征之际,他仍然返回怀庆路,不愿离开他的故乡。此外,他还参与了一些建筑项目,如建造学校等,这些都反映出他的爱国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