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小故事董文炳一个普通汉人为何能助忽必烈灭亡南宋
董文炳,一个普通的汉人,却在元朝初期成为了著名的大臣。据说,他被忽必烈尊称为“董大哥”,是因为他曾帮助元朝灭亡南宋,一生都致力于推动元朝的发展。董文炳年轻时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他率领四十六名部下投奔到大理,从征而归,这一功绩使他得到了忽必烈的赞赏,并因此跟随忽必烈。
当宋朝最终走向覆灭之日,董文炳有意帮助南宋收集和记录历史资料,但由于内部对于如何修史存在分歧,这项工作一直未能顺利进行。直到元顺帝时期,才有机会展开这项重要工作。一部历史书籍,不仅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也能够传达一个民族的声音。而通过叙述治乱兴衰的一系列事件,可以让后人学习治国安邦的经验教训。
赵宋王朝最终走向了历史的尽头,但记载其几百年的荣辱兴衰历程还未完成。在南宋祥兴二年(1279年),宋朝正式灭亡,而记录这一段历史却仍在继续。正如那位左路军主将、中书左丞董文炳所言:“虽然国家可以被征服,但是它留下的痕迹绝不能被抹去。”他提醒人们,“我们必须保留所有关于宋代十六位皇帝和三百余年的天下统治的情况,以便于今后借鉴。”
在那个时代,修史是一项极为重视的事业,史馆组织严密且制度健全。不仅官方编纂了大量重要文献,如《起居注》、《时政记》、《日历》、《实录》、《国史》和《会要》,私家撰写也非常流行,如《东都事略》、《续资治通鉴长编》的出版更是颇受欢迎。这些建立起来的是一套完善的保护机制,对于汲取历史智慧、新旧 朝廷间的人才争夺以及稳定社会秩序具有重大意义。
当伯颜班师返回时,董文炳负责收集临安城中的各类文献资料并押送至元朝国史院,其中包括五千余册关于南宋国史及注记。但是,由于内部分歧,《宋史》的编纂进度缓慢。此事延至元世祖即位后方告开始,但由於內部爭議不斷,最终是在元順帝時,由脱脱主持修撰辽、金、宋三史才逐步推进。当此刻已临末期,因时间紧迫,只用了两年零七个月,便匆忙完成了一部包含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及列传255卷共496卷浩繁篇章之巨著——《二十五史中之冠》,以其庞大的篇幅,使得这一段复杂多变年代得到全面回顾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