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亭全集豫剧全场李斯忠净行演员李斯忠
豫剧净行演员李斯忠,原名银忠,字海清,以屠龙、伏龙为艺名。出生于河南省宁陵县柳河村,他的童年在贫穷的豫东度过,家境贫寒。他7岁时因生活困难开始帮地主当羊倌,并在放羊期间练就了一副好嗓子。每到周边村庄表演,他都会偷偷去观赏,然后模仿唱歌。他甚至根据放羊生活创作了小曲:“有为王坐树墩,满朝文武把王尊。那一厢卧下‘羯羔子’,这一边立着‘臊胡臣’。地有青草自己啃,不许抵角散了群。哪个不听王的令,一鞭打恁命归阴。”他的歌声深受乡亲们喜爱。
1933年,他被民权县李庄寨大平调姜庙科班老艺人王甲玉发现,并被收入科班学习戏剧。在科班期间,他专攻净行角色,并且因其聪颖好学和勤奋学习,在入科班仅72天后即登台演出。在那之后,他共学习12出戏,其中主角上演11出,如《秦香莲》、《铡赵王》中的包公等。
17岁时他正式进入商丘快乐戏院登台上演,从此他以洪亮的声音和豪迈的风格迅速成名。他初期也曾扮演张飞、关公、李逵等角色,但最擅长并最喜欢的是“黑头”角色,如《老包放羊》、《老包赶考》、《下陈州》等多部作品中饰演的黑头形象。
随着大平调剧种衰落,李斯忠转而改唱豫剧,最终加入宁陵县豫剧团,并担任团长。此后他荣获多次奖项,被评为“河南省先进文艺工作者”,还参与录制了《秦香莲》的全剧版,这部作品包含310句唱词,其中司马茅独唱210句,是该剧情节的一半,而且几乎占据全剧三分之二,其紧张节奏、高速度以及激愤的情感使得没有强大的嗓音与技巧是无法胜任这个角色的人物塑造。
1958年,与崔兰田合作,为周总理表演《见皇姑》,受到周总理赞誉。而1960年,他参加现代戏《传家宝》的排练,用黑头行当塑造一个老民兵英雄形象,以丰富自己的艺术表现。这一生中他饰演过许多黑头角色的作品,将近100余部,从童年的包公到晚年的包公,每一次都以洪亮的声音和威严的外貌令人印象深刻。
对于个人修养方面来说,李斯忠诚恳正直,对于艺术精益求精。他虽然是净行,但非常重视唱功技巧,不断吸收各种技巧,以丰富自己的经验。他对红脸王半说半唱、花脸爷高亢自然声腔艺术尤其注重研究,同时也向京剧及其他兄弟剧种学习,如采纳京派动作、“踢莽下跪”;裘盛戎式动作“跺地一蹲”;又从秦腔学会做法,“十保官”的造型则来自另一位秦腔艺人。这一切都融会贯通,让他的每一段舞台表现更加丰富多彩。
至于他的代表性段落,《十保官》的旋律虽简单,但通过技术处理,使得刚健豪迈,与刚柔并济的人物特质完美契合,使得这场景成为妇孺皆知的一代绝唱。他坚信,要将舞台上的声音与故事相结合,即便是正直无私如包公,也不能让声音显得猛烈或凶恶,而应该朴实、大方,因为这样才能真正展现人物内心世界和社会责任感。
最后,由于不断探索和实践,为豫族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有着众多代表性的黑头戏,如中央电视台及各类广播电台录音录像播放,以及发行给全国观众观看。在文化传承上,有亲传弟子如王清海、兰力、李娜师,再传有数位弟子。1996年,在郑州病逝留下了一片缥缈古色华丽的大画卷。